ATOS电磁阀阀体预备热处理工序
ATOS电磁阀阀体零件常采用的热处理工序有:渗碳及氮化等。预备热处理包括和调质等。这类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Z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其工序位置多在粗加工前后。
1)退火和正火。经过加工的毛坯,为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和消除毛坯的内应力,常进行退火和正火处理。例如,含碳量(分数)大于0.7%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常采用退火;含碳量(分数)低于0.3%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为避免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而采用正火以提硬度,退火和正火尚能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退火和正火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
2)调质
ATOS电磁阀调质即淬火后温回火,能获得均匀细致的索氏体组织,为以后表面淬火和氮化、镀镍磷时减少变形作组织准备,因此调质可作为预备热处理工序。由于调质后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对某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的零件,也可作为Z终的热处理工序。调质处理常置于粗加工之后和半精加工之前。
3)ATOS电磁阀时效处理
ATOS电磁阀时效处理主要用于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对形状复杂的铸件,一般在粗加工后安排一时效即可,但对的复杂铸件(如坐标镗床和箱体)应安排两时效工序,即铸造—粗加工—时效—半精加工—时效—精加工。简单铸件则不必时效。
ATOS电磁阀阀体工件尺寸表面间距离尺寸的获得方法通常有两种:试切法和调整法。
1)试切法是一种通过试切-测量加工尺寸-调整刀具位置-再试切的反复过程来获得尺寸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多试切后才达到的,所以加工前工件相对刀具的位置可不必确定。例如,下图a中,为获得尺寸j,加工前工件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中的轴向位置不必严格限定。
2)ATOS电磁阀调整法是一种加工前按规定尺寸调整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工件加工的过程保持这种位置的加工方法。显然,按调整法加工时,零件睚机床或夹具上相对刀具的位置必须正确。上图中为按调整法获得距离尺寸的两个实例,ATOS电磁阀是通过三爪自定心卡盘反装和挡铁来确定工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图中c是通过夹具中定位元件与导向元件的既定位置来确定工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为了加工表面的位置,无论采用试切法还是调整法,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相对机床或夹具的位置必须正确,于工件相对刀具的位置是否需要确定,则取决于获得距离尺寸的方法,调整法需要确定,试切法则不必确定。